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材料拉伸试验时,“延伸率"和“伸长率"是两个密切相关但有重要区别的概念,它们都用于表征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(延展性),但测量方式、代表的意义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。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:
1.测量位置和方式:
延伸率:
局部测量:指在试样原始标距内发生的塑性变形量。
使用引伸计:必须使用引伸计这种高精度的变形测量仪器,直接夹持在试样的平行段(标距)上。
反映均匀变形:主要反映材料在颈缩发生之前的均匀塑性变形能力。一旦试样开始发生颈缩(局部变细),引伸计通常会取下或停止记录,以避免测量颈缩区域的局部大变形。
伸长率:
整体测量:指试样断裂后,其原始标距的总增长量(包括均匀变形和颈缩区域的集中变形)。
手工测量:试验后,将断裂的两段试样小心拼合,直接测量断裂后标距的长度,然后计算相对于原始标距的增长百分比。不需要引伸计全程记录变形过程。
反映总变形:包含了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和颈缩集中变形阶段的总塑性变形能力。
2.所代表的变形阶段:
延伸率:主要代表材料在屈服之后、颈缩发生之前的均匀塑性变形能力。这是材料成形性能的关键指标(例如冲压、深拉时希望材料有大的均匀延伸)。
伸长率:代表材料从开始受力到最终断裂为止的总塑性变形能力。它包含了均匀变形和局部颈缩变形。
3.精度和影响因素:
延伸率:精度高(引伸计精度可达微米级),测量的是真实的材料变形,受试验机刚度、对中性等因素影响较小,排除了夹持端打滑、系统柔度等引入的误差。
伸长率:精度相对较低(手工测量误差),其结果会受到颈缩位置和程度的显著影响。如果颈缩恰好发生在标距标记内部或附近,测量值会很大;如果颈缩发生在标距外或夹持端附近,测量值会很小。因此,伸长率的结果分散性通常比延伸率大。
4.标准中的表示:
延伸率:通常用符号`A`表示,后面常跟下标注明原始标距(如`A₅₀`表示原始标距50mm的延伸率)。也常用`A₉`表示断裂总延伸率(需引伸计记录到断裂瞬间)。
伸长率:通常用符号`A`或`δ`表示(有时也用`Aₜ`),后面跟下标注明原始标距(如`A₅₀ₘₘ`或`δ₅`表示原始标距50mm的伸长率)。标准中有时会区分“断裂伸长率"和“最大力伸长率"。在强调是断裂后测量时,会明确称为“断后伸长率"。
5.应用场景:
延伸率:
材料本构关系(应力-应变曲线)建立的关键参数,尤其是均匀延伸段。
评价材料的均匀塑性变形能力和成形极限(如汽车板、深冲钢)。
质量控制中更精确地监测材料塑性性能。
科学研究中分析变形机理。
伸长率:
作为材料总延展性的一个通用指标,用于材料规格书中比较不同材料的塑性。
工程设计中评估材料在失效前吸收能量的能力(韧性的一部分)。
在引伸计不可用或不要求高精度时,提供一个塑性变形的参考值。是常见、广泛报告的塑性指标。
主营高温万能试验机,高温拉伸试验机,真空高温拉伸试验机,高低温万能试验机,高低温拉伸试验机等产品